作为出产口罩的质料之一,细细的耳绳本不起眼,但缺了它却万万不可。这几天,在日照三奇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,就发生过政府部分和企业联手,驱车外省寻觅耳绳的故事。系列报道“日照三奇考察日记”第二篇:千里南下寻绳记。 2月9日晚上10点多,在日照三奇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,工信部分的驻厂工作人员得知,出产口罩的质料氨纶丝,也便是耳绳,库存量只能保持一天的出产了。日照市工信局副局长张永学登时感到状况的严重性,“假如10号这一天再不购进耳绳的话,口罩出产就面临着停产。” 谁都知道,在抗击疫情的时分,日产口罩100多万只的三奇公司一旦停产,会意味着什么。清晨四点,一辆轿车驶出公司大门,疾驰而去。车里坐着由省工信厅、日照市工信局和三奇公司组成的三人紧迫收购小组,目的地是江苏南通。 特别时期,这次南通寻“绳”之路注定不会平整。大雾,使得本来4个小时的车程变成了8个小时,直到正午12点,收购小组才抵达南通的一家出产厂商。可是这家企业并没有复工、产能也不行,这让紧迫收购小组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境地。日照市工信局副局长张永学介绍说,“咱们就和当地的政府和工信部分进行了洽谈交流,当天下午就给他办出来复工手续,可是他们只能出产200来公斤。” 无法之下,三人收购小组找到了当地别的一家耳绳出产企业。当提出期望企业添加产能时,新的问题呈现了。日照三奇医疗用品有限公司销售部司理于秀娟说,“由于自身他也卖机器,现在卖机器也很挣钱,现在的行情还不错,可是他自己投上去,自己花上钱不知道用多久。所以咱们就想一切产能100%给咱们,机器咱们来出资。” 关键时刻,容不得犹疑。日照三奇当即决议,斥资100多万,买下这家企业的其间一条完好出产线,确保耳绳的安稳供给。省工信厅轻工纺织工业处主任科员亓峰形象地比方,不只买来了鸡蛋,连下蛋的母鸡也买了回来。“咱们针对同辉公司这样的一种状况,既是耳绳出产企业,又是耳绳机器出产企业,咱们就促进两家企业深度协作,这样从本来的协作伙伴变成了一家人。” 顺利完成寻“绳”使命,11号清晨1点,饥不择食的三人紧迫收购小组总算返回了日照。他们历时21个小时,近1000公里的奔走,换来的是企业的安稳出产,源源不断地防护口罩被产出,运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。 一只小小的口罩,看起来简略,却由无纺布、耳绳、鼻梁夹等部分所组成,产地涉及到山东、江苏、上海、广东等多个省份。帮企业复工复产,不该仅仅一句标语,而是需求政府部分和社会的共同努力,帮企业处理原材料供给等实际困难。千里南下寻绳记,无疑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