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21日,日本政坛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,当天下午,日本自民党在东京总部召开临时总务会,正式确认64岁的高市早苗当选为自民党总裁,随后经日本国会众议院投票表决,高市早苗以微弱优势通过首相任命案,成为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首相。 傍晚时分,高市早苗在首相官邸举行就任记者会。镜头前,她身着藏蓝色西装套裙,佩戴着一串珍珠项链和一对珍珠耳环——这是其母亲生前佩戴的遗物,也是她在多个重要政治场合的“标志性配饰”。 这一装扮,迅速引发外界与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·撒切尔的联想:撒切尔夫人作为英国首位女首相,素来以保守党的蓝色系服饰为标志性形象,且常佩戴丈夫丹尼斯赠送的珍珠首饰,因此被外界冠以“铁娘子”称号。 更具关联性的是,高市早苗曾多次公开表示,撒切尔夫人是她“最崇拜的政治家”。据日本《读卖新闻》2025年10月22日报道,高市早苗在1997年东京国际论坛期间,曾作为自民党青年议员代表与撒切尔夫人会面,双方就保守主义政治理念、国家治理逻辑等话题展开交流,这次会面被她称为“政治生涯的重要转折点”。 在竞选自民党总裁期间,她更是多次在演讲中提及“要成为日本的撒切尔夫人”,试图以“强硬、务实”的形象争取选民支持。 然而,就在这位“日本版撒切尔”走上权力巅峰、公布施政蓝图之际,中国外交部此前发出的明确警告,似乎并未被她纳入考量。中日关系的走向,随着这位新首相的上任,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。 高市早苗的政治生涯,始终与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深度绑定。公开资料显示,高市早苗1961年出生于奈良县,1993年首次当选众议院议员,2006年安倍晋三第一次出任首相时,她被任命为自民党女性局长,成为安倍团队中的核心成员之一。 2012年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期间,高市早苗的政治地位逐步提升:2014年担任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,成为该党历史上首位担任这一要职的女性;2017年出任总务大臣,负责日本地方行政、通信政策等关键领域事务。 在安倍执政的8年多时间里,高市早苗始终坚定支持“安倍路线”,包括推动修改和平宪法、强化日美同盟、实施“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”战略等,被外界视为“安倍最忠实的门徒”。 安倍晋三2022年遇袭身亡后,高市早苗继续在自民党内延续其政治主张,联合安倍派议员形成“保守派核心力量”。在此次自民党总裁选举中,她凭借“继承安倍遗志”的竞选口号,获得了自民党党内多数保守派议员的支持,最终击败其他候选人当选。 正是基于这一“政治底色”,中国外交部在高市早苗当选首相后第一时间作出回应。2025年10月21日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:“我们注意到日本政坛的最新变化,希望日方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,奉行积极理性的对华政策,与中方相向而行,共同维护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和正确发展趋势。” 这番表态看似温和,实则为中日关系划出了清晰红线——中日四个政治文件(《中日联合声明》《中日和平友好条约》《中日联合宣言》《中日关于全方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》)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,其中明确规定了双方在历史问题、、领土问题等核心议题上的原则立场。但高市早苗随后公布的施政方针,却在多个领域与中方的期待形成反差。 以往高市早苗总试图以“日本撒切尔”的形象塑造自己的政治品牌,但对比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的英国与当前的日本,显而易见两者面临的国情有着本质区别,她的“铁娘子”之路注定充满挑战。 撒切尔夫人1979年出任英国首相时,英国虽然面临经济滞胀问题,但凭借其在全世界内的殖民遗产、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稳定的政治体系,具备推行强硬政策的基础。而高市早苗接手的日本,却深陷内外交困的局面。 从国内政治来看,高市早苗领导的自民党此次是以“少数执政”的姿态组建政府。在2025年日本众议院选举中,自民党及其联合执政的公明党仅获得240个席位,未达到众议院465个席位的半数以上,需要依赖其他小党派的支持才能通过法案。这种政治格局意味着,高市早苗提出的激进政策(如修宪、大幅度提高防卫预算)很可能在国会遭遇阻力,难以顺利推行。 经济层面的压力更为严峻。日本财务省2025年10月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日本政府债务规模已突破1200万亿日元(约合人民币56万亿元),占GDP的比重超过250%,位居发达国家首位。在这样的债务压力下,高市早苗既承诺给民众减税、废除汽油暂定税率,又计划大幅度的增加防卫预算,本身就存在严重的财政矛盾。 日本瑞穗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小林俊介指出:“若同时推行减税和扩军,日本政府每年将新增财政赤字约10万亿日元,这无疑会加剧债务危机,最终损害日本经济的稳定性。” 在国际层面,高市早苗的强硬路线也未必能得到盟友的支持。美国虽然希望日本在亚太地区承担更多“安保责任”,但并不愿意看到日本成为“麻烦制造者”。 美国国务院2025年10月22日在回应高市早苗当选首相时,仅表示“期待与日本新政府加强合作”,并未对其修宪扩军计划作出明确支持。此外,日本与四周的国家的关系也存在诸多变数:与韩国在历史问题、领土问题上的分歧尚未解决,与俄罗斯在北方四岛(俄称南千岛群岛)的争议仍在持续,若高市早苗继续推行强硬外交,可能会进一步激化地区矛盾。 更关键的是,中日经济的深度绑定,是高市早苗无法回避的现实。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,2024年中日贸易额达到3500亿美元,日本有超过3万家企业在华投资,涉及汽车、电子、机械等多个领域。 若高市早苗执意推动针对中国的“技术封锁”“外交对抗”,首先受损的将是日本企业的利益。日本经团联(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)2025年10月发布的调查显示,82%的日本企业认为“稳定的中日关系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”,76%的企业反对“以政治理由限制中日技术合作”。 日本民众的态度也为高市早苗的执政敲响了警钟,雅虎日本2025年10月21日至22日进行的民调显示,58.1%的受访的人将“经济政策”列为最关心的议题,仅10.7%的受访者关注“外交与安保”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,日本民众更希望新政府将精力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,而非搞“对抗性外交”。若高市早苗忽视民众需求,执意推行扩军备战政策,其支持率很可能在短期内下滑,进而动摇执政根基。 历史经验表明,日本政治领导人在上任初期往往会展现出强硬姿态,但随着执政的推进,大多会转向务实路线。然而,从高市早苗目前公布的施政方针来看,她似乎正试图打破这一规律,坚持走路线。 中国外交部的警告言犹在耳,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不容违背。高市早苗若想成为真正的“领导者”,而非短暂的“政治过客”,就必须正视中日关系的现实:中日合则两利,斗则俱伤。试图以“对抗”换取政治资本,以“封锁”阻碍中国发展,最终只会让日本陷入更严重的内外困境。 这位日本首位女首相究竟会将日本带向何方,又将给中日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,全世界都在重视。但能确定的是,任何试图触碰中国红线、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,都将面临坚定反制。“撒切尔夫人”的荣光,从来不是靠对抗得来的;而无视现实的“强硬”,最终只会撞上冰冷的“现实之墙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