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4日,汉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子怡(右一)向学生介绍刺绣针法。她长时间研讨汉绣荆楚地域文明艺术风格,不停地改善改造汉绣教育形式。 9月12日,在武汉举办的2025中国文明旅行工业博览会现场,汉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石玉香(左)为观众介绍汉绣文创著作。 9月14日,武汉市汉阳区五春里社区,当地居民在社区活动中沟通讨论汉绣团扇绣法。 汉绣,我国特征传统刺绣工艺之一,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绣,兴于唐而盛于清,被称作“荆楚艺术珍宝,针尖上的传奇”,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 楚地自古崇尚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五色,汉绣沿用这一传统,以针法粗暴、颜色淡雅、构思斗胆著称。汉绣以铺、压、织、锁、扣、盘、套为首要针法,以五色为首选,夹以金银,选用块面式分层破色办法,也便是“平金夹绣,分层破色”。 近年来,武汉市继续加大投入力度,经过建立汉绣博物馆、汉口非遗圈、武汉汉绣艺术研讨院等,开办汉绣技艺传习馆、建造培训基地、增设非遗工坊、展开非遗进校园等办法,加强汉绣技艺的维护与传承。 现在,汉绣与现代生活渐渐的挨近,包含汉绣元素的卷轴挂画、汉绣摆件、扇子、包包、书签、茶旗、杯垫、镜子、耳钉等特征绣品,深受广阔年轻人的喜欢与追捧。汉绣还现身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活动,走向世界。(经济日报记者 赵 晶 柳 洁 董庆森拍摄报导)![]()
![]()